凯发娱乐亚洲第一门户网站-凯发娱乐网址
  • |
  • 服务热线:
  • 首页
  • 行业新闻
  • 公司新闻
  • 员工风采
  • 招聘信息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联系我们

公司新闻

联系方式


当前位置:官网首页 > 公司新闻 >

一条好的商业街应具备哪些特质?丨大讲坛

主讲人名片:

韩健徽,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商旅文产业联盟主任,全国著名商业街专家,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商业街行业、商旅文产业、商业网点规划的科学有序和融合创新发展,商务部商业街国家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,全国首部《中国商业街系列丛书》编委会主任,担任国内多个城市政府、商务主管部门、商业街区建设、商旅文产业发展、商业网点规划专家顾问。

商街经济:

从“在商言商”到“商旅文融合”

7月12日,北京市商务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》,推出打造“夜京城”13条,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,形成“商旅文体”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氛围。

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,夜间消费场景的满足,是衡量一个城市温度和生活归属感的风向标。近年来,各地陆续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,与之配套的,都会同时推出一批夜间经济地标、街区、商圈。比如北京的4个“夜京城”地标、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和16区特色精品夜市,就与前门、大栅栏、五棵松、簋街、奥林匹克公园等联系在一起。

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,往往和著名商业街的名字紧密相连。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在消费结构升级、城市形象提升、跨界融合加快等综合因素作用下,很多城市的商业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,一些特色突出的商业街甚至成为旅游目的地或网红打卡地,“商街经济”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。

01

备受关注的城市名片

中国的商业街古老而又年轻。从大唐东西市的鼎盛,到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繁荣;从百年老街的修旧如旧,到新街开发的如火如荼。近年来,我国商业的发展,已经从传统的商店与商店之间的竞争,发展到商街与商街之间的竞争。现代商业街已经从单纯以购物为主,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弘扬商业文明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,成为展示经济发展、彰显社会文明的标志区域,成为浓缩历史文化、体现地域特征的集中亮点,成为反映城市风貌、凸显城市精神的综合象征。

商业街具有社会和商业双重属性,一条商业街代表了城市的商业形象。北京王府井、上海南京路、重庆解放碑、成都春熙路、南京新街口、沈阳中街、苏州观前街、深圳东门等,都是所在城市、地区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、名片和会客厅。从国际上看,巴黎有香榭丽舍、纽约有第五大道、伦敦有牛津街、新加坡有乌节路等。

国内外著名商业街一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建筑风格独特,商业市场繁荣,具有旅游价值和人文感知,世界品牌汇聚,地域特色显著,成为商业、旅游、文化完美融合的黄金结合点,是外来游客必到之处,是旅游购物消费的重要载体。

著名商业街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客流量巨大,如伦敦牛津街每年吸引3亿多游客。按照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,国内很多著名商业街日均客流量都达到30万—40万人次,节假日可达到40万—50万人次,甚至更多。保守测算,一条著名商业街全年客流量可以达到1亿人次,以人均消费100元计算,每年旅游购物消费额可达到百亿元。

商业街那么多,中国商街委将其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综合型商业街,是指在城市中处于核心商圈地位,历史悠久、区位优越、规模集聚、定位清晰、功能完善、管理健全、效益良好,集购物、餐饮、休闲、娱乐、体验于一体,拥有主力店及众多的国内外品牌店,业态丰富,商业集聚效益明显,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,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,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北京王府井、上海南京路、成都春熙路等;另一类是专业型商业街,是指某一业态、商品或服务的经营面积,达到商业街区总经营面积50%以上,或拥有专业经营店铺100个以上,并汇集该类专业的知名企业,体现出高度的专业化、集群化、规模化和品牌化特征,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,建筑、商业、历史、文化、地域、服务特色鲜明,实现了商业、旅游、文化的有机融合,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,比如天津意式风情区、成都宽窄巷子、苏州李公堤等。

商业街快速发展过程中,呈现出一些突出特点,最主要的一个是数量迅速增加。按照中国商街委的不完全统计,全国各级各类商业街的数量已经超过5000条。随着数量的增加,商业街之间的错位经营和良性发展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2019年伊始,商务部印发《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决定在北京市王府井、上海市南京路、成都市宽窄巷子等11条步行街开展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。这11条步行街要结合消费升级趋势与城市发展定位,明确“改什么、谁来改、怎么改”的改造提升目标和重点任务,进行投入产出测算,制定3年任务清单。预计改造提升后的11条步行街,年客流量将超过10亿人次,总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。

去年3月和今年3月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商务部部长钟山连续两年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,谈到打造高品位步行街的问题。钟山表示,城市要改造提升一批高品位步行街,提高消费品质,提高城市品位,要把步行街打造成城市的靓丽名片。首批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有4项主要工作:优化街区环境、提高商业质量、打造智慧街区、增强文化底蕴。要促进商业与旅游、文化的融合发展,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,更好地展现城市地域风情,让来步行街的人既有物质的收获,也有精神的享受。

02

不断深化的融合之路

城市由“城”和“市”组成,“市”就是进行交易的场所。一个城市商圈的经营额,一般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/5以上,有的可以达到1/3。

自2005年3月开始,按照中国商街委发布的《全国商业街区分类指导及先进表彰工作办法》,各地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“中国著名商业街”和“中国特色商业街”。现在,商业街区分类指导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商业街区,扩展到独立的地上、地下、室外、室内商业街区,与商业地产、交通枢纽站点、城市综合体、大型商业设施综合开发的商业街区,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、旅游景区、风貌保护区、中心商务区、生态农庄、居住区、功能区、电子商务、信息技术等相结合的各类综合型或专业型商业街区。

早在2008年,中国商街委就提出商旅文要合作发展。自那时至今的10余年里,在大量行业实践的基础上,我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化,从合作到联动,从产业到融合,逐步形成了“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”的理念。

“商旅文”中,之所以把“商业”放在第一位,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是商业出身,而是因为商业能够促进持续繁荣,这很重要。我们讲的“商”,是“大商”,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,还包括诚信经营、货真价实等很丰富的内涵。

2013年,商务部发布实施了由中国商街委历时两年起草制定的《特色商业街评价指南》,首次在行业标准中提出了特色商业街要“面向中外游客,实现商业、旅游、文化的有机融合”。

2014年9月,中国商街委又提出通过打造产业联盟的形式,形成商业、旅游、文化等多领域跨界交流与合作的专业化、复合化、常态化发展,中国商旅文产业联盟宣告成立。自2015年始,全国商旅文产业分类指导及先进表彰工作正式启动。

实际上,单一封闭的产业内环式发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,商旅文融合发展,甚至更广义的跨界、混搭,是大势所趋,也已经在许多行业形成共识。以旅游业为例,2014年8月出台的《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扩大旅游购物消费,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,鼓励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联盟;2018年3月出台的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要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,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,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、实用性、便携性旅游商品,增加旅游购物收入。

商旅文融合发展有着内在联系:旅游可以促进商业的繁荣,文化可以成为旅游的亮点,商业可以扩大文化的传播。我们认为,商旅文融合发展,应实现“1+1+1=1”的产业融合,应产生“1+1+1>3”的综合效能,是一种深层次的互动,一种综合效益的倍增。近年来,集品质、品牌、品位于一体的“三品”商业街,已经从单纯的以购物为主,发展成为商业集聚地、旅游目的地、文化展示地。

总结近年来商旅文的融合发展,还存在秀外有余、惠中不足,人气有余、消费不足,破碎有余、联动不足,模仿有余、个性不足等现象。商旅文融合发展亟待寻求黄金结合点、平衡点和繁荣点,亟待实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。

03

美好生活的新型空间

许多人问,什么样的商业街是一条成功的商业街,有没有这样一个标准?标准肯定是有的。2009年和2013年,商务部发布了两个关于商业街的标准,分别是《商业街管理技术规范》和《特色商业街评价指南》,都是由中国商街委起草的。

实际上,一条好的商业街可以用“五有”来概括:历史有根、文化有脉、商业有魂、经营有道、品牌有名。“历史有根”是指要挖掘历史底蕴。“文化有脉”是指要彰显文化内涵,这个文化应该是非常清晰的,和商业街所在的地域是吻合的,而不是杂乱的。在西北的某个缺水城市的商业街上看到海滨浴场的少女雕塑,在国内某个商业街的街口看到巴黎凯旋门的雕塑,都会让人感到是两张皮。“商业有魂”是指要实现商业街的繁荣和效益,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“经营有道”是指既有传统的诚信经营的优秀品质,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等营销手段进行推广。“品牌有名”是指要打造耳熟能详的名街。

为此,在商业街改造提升过程中,首先要注重提升规划理念。近年来,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出现了中央商务区、工业园区、大学城、科技园区等一系列大型功能分区的倾向,形成了潮汐式的人流、车流,既不利于交通改善,也不利于产业、消费之间的相互支撑与平衡。而西方为振兴城市价值,反对严格的功能分区,主张不要把城市规划分割为相互割裂的大色块,而是将许多小色块集合成为“马赛克”。

在商业街的规划与经营中,要特别关注女性、儿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。商业街要有意识地引进独有品牌、新型业态,谨慎选择随处可见的连锁品牌。有些商业街已经提出了拒绝连锁店的口号。最适合特色商业街的是那些小型业态与品牌,要避免出现大品牌挤掉小品牌、连锁品牌挤掉个性品牌的恶化商业生态的情况。

所谓特色商业街的文化,一定要避免假大空的口号,要与城市文化共振,多元文化可以共存,但一个商业街只可能有一种主导文化,这种主导文化一定是现代的、包容的、乐观的。近些年,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,很多商业街平地而起,无代表性文化可依托、可筛选,那就需要创造。美国环球影城商业街,色彩鲜艳、空间丰富、氛围浓厚,以大猩猩金刚等影视元素为符号,创造的是一种“快乐文化”。当一个剧场、一个博物馆、一个画廊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时,可以集群作战,从量变到质变,美国的百老汇大街就集聚着众多的演艺场所。

此外,商业街的建筑环境要亲和,不要被过于强势的外部环境所压迫,要让消费者找到当家做主的感觉,尽量避免高楼大厦、豪华装修、醒目的禁止提示等。要提供丰富并高度差异化的选择,使消费者获得寻找、发现、体验的乐趣,找到“逛”和“淘”的快乐。要不断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节庆氛围,适应消费者娱乐化、生活方式的需要。边喝茶边开会,边看书边欣赏艺术,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新型业态,混搭型的文化创新,将成为特色商业街中最具活力的场所。人与街之间、顾客之间、顾客与商家之间等,要形成良性互动。我们每个人到街上去看景,我们每个人本身又是街景的一部分。

商业街区的发展正呈现集购物街、餐饮街、休闲街、娱乐街、体验街于一体的“五街合一”趋势,集地上、地下、空中于一体的“立体化”趋势,集点、线、面于一体的“街区化”趋势,集名街、名店、名品于一体的“品牌化”趋势,集大、中、小店于一体的“生态化”趋势,集商业、旅游、文化于一体的“商旅文”产业融合发展趋势,集线上、线下于一体的“智慧化”趋势。

多年的商业街行业工作实践,使我们深深感到,用刀斧雕凿出来的街道,只是一条平常的道路;用砖瓦堆砌出来的建筑,只是一座普通的房屋。只有融入历史底蕴、文化内涵、浓浓商魂、地域特色、规范管理和持续繁荣,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。

旅游购物需要创新表达

Q1-中国旅游报记者:近年来,商业街、步行街、特色街等概念很热,特别是在古街、古镇、古城的开发中,一条或几条特色商业街,似乎已经成为“标配”。在繁荣发展的同时,许多商业街也出现了同质化问题,人们用“千街一面、千店一面”来形容。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
韩健徽:古街、古镇、古城,留下了许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近年来,很多地方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,打造了仿汉、唐、宋、清等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。虽然历史文化不同、建筑风格不同,但这些街上几乎无一例外地主要汇集了风味小吃、土特产、民俗演艺等业态,在旅游购物消费的环节上,尤其是反映地方特色方面,缺少创新。

商业街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。商业街发展中强调“文化有脉”,就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。有些商业街明显没有足够的自信,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。很多商业街区、景区景点在打“旅游购物消费”这张牌,但无非只有两个特点:价格低、品类多,而实际上这两个特点也经不起推敲。

商业街想要脱颖而出,首先要明白所谓的特色,是指地域特色,地域特色才是无法克隆复制、无法被抄袭的生长土壤。而地域特色,最主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地方产业特色。扩大旅游购物消费,要努力与地方产业基础和优势相结合。从全国商业街的情况来看,直接或间接依托地方产业集群的特色商业街,既可以做到吸引全国买,也可以做到辐射全国卖。如依托丝绸形成的丝绸街、依托茶叶形成的茶叶街等。

在具体实践中,要努力培育集聚效应显著、文化底蕴深厚、建筑风格鲜明、基础设施完备、街区管理完善、消费模式创新、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的商业街。要努力成为本地人常到、外地人必到,年轻人感到非常时尚,老年人感到非常怀旧,外地人感到非常当地,外国人感到非常中国的城市标志性符号。

打造一条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商业街,要做到软硬兼施、形神兼备、内外兼修、日月平衡。要处理好市容与繁荣、交通与流通的关系。商业街的成活与繁荣需要培育,但垮掉很容易,商业街工作有较强的长期性和延续性。要正确处理好“大与小”的关系。商圈的规模要考虑边际效应,最佳规模产生最佳效益。商圈体量太小,辐射力不强。那是不是越大越好?大与小,除了商圈规模,还有商圈内大店与小店的关系。一个健康的商圈既要有大店也要有小店,“街,无大店不稳,无小店不活”,要构建一个大中小店融合的生态化街区。

Q2-中国旅游报记者:旅游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,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中的短板。您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确实是这样吗?

韩健徽:旅游购物消费的前景非常广阔,市场空间巨大,但是要走的道路却会非常曲折。商业街的商旅文融合发展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旅游购物消费,这确实是一个短板。我们通过调研发现,许多人气很旺的商业街,计算得出的购物消费平均单价也就50元左右。游客一般只在商业街上买瓶矿泉水,或者买几件特色并不太突出的纪念品。

客单价这么低,我想有这样几个原因:首先是我们现在的消费习惯、消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。30年前计划经济时代,人们出差到某个大城市,会大包小包地购买短缺的、物美价廉的商品,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需求了。现在的游客希望购买到有设计感、有地域特色、有观赏性收藏性实用性的旅游商品。不是游客不想买,而是买不到能够满足购物愿望的商品。

近几年,一些城市热衷于推出或可集合打包、或可形成系列的“城市礼物”旅游商品,但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,这些“城市礼物”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意志浓厚、营销渠道不畅、选择范围狭窄、偏离市场需求等问题。“城市礼物”系列旅游商品,应是一个城市体现地域传统文化的集中亮点,应是符合普遍适用价值的综合集成,应是展示生产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,应是引领时尚潮流的前沿所在,从而形成旅游商品与城市品牌推广相结合的良性态势。

如果说传统文化代表着过去,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则代表了当下的文化精神和时尚气质。传统文化应与商品属性融合,与时代脉搏共振,与时尚潮流共舞,与消费需求贴近,这样的旅游商品才会有广阔的市场。

Q3-中国旅游报记者: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商街经济的繁荣,能否推动旅游购物上一个台阶?

韩健徽:旅游购物消费看似是指旅游商品,实际上却涉及方方面面、各个环节,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,发展旅游购物消费,摸底调研、理论研究等基础工作很重要。旅游购物消费到底包括哪些内容、哪些方面,商品如何生产、如何流通、如何设计、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等,都需要整个产业链形成合力。

旅游购物消费的群体主要有三大类:本地人、外地人、外国人。如果把外地人、外国人的购物消费,都认同为是旅游购物消费,那么旅游购物产业就会形成,产业链条就会扩展和延伸,我们的重视程度、购物环境、服务方式、管理体制也会改变,旅游购物消费的前景也会更加广阔。

我国幅员辽阔,地区发展不平衡。大城市、节点城市,对周边的辐射力较强。比如成都不仅是四川的省会,还辐射整个西南地区。要牢固树立“异地购物就是旅游购物”的理念。这种梯次辐射功能的结合,使满足各种需求的商业街本身就具备了景区景点的特质,而街上销售的商品,也成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集中体现。如果旅游商品能够完整记录游客与这座城市的邂逅、相知、告别、重逢,那无疑是完美的。

而面向境外游客,则既需要打造出非常中国的旅游商品,也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。在国际化进程加快的今天,每条商业街都可以说是中国的窗口,每件旅游商品都是中国的代言物。

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激烈的行业之一,中国旅游商品和国外旅游商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。旅游商品的竞争力,就是旅游的竞争力;旅游购物的提升,将促进旅游消费的繁荣。因此,作为旅游商品高度集聚的商业街的打造,是面向世界的“大工程”和“大战略”。

编辑:王新兵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9-08-16 10:46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:*ST天马拟为控股子公司齐重数控提供不超过3000万银行借款担保   下一篇:肯德基、麦当劳、汉堡王背后的定价逻辑

Copyright © 2013 凯发娱乐亚洲第一门户网站凯发娱乐亚洲第一门户网站-凯发娱乐网址 All Rights Reserved